地址:山东省寿光市

 

草莓土传病害的预防与治疗

草莓采用大棚覆膜栽培,棚内高温多湿,更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将草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常见病害
1、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以病斑为中心呈灰色或灰褐色圆斑,四周紫褐色,状如蛇眼。该病温暖高湿时易发生,老叶先发病,逐渐延至全株。开花结果前发病轻,开始采 收后大量发生。


2、白粉病

该病全株都易发生,叶片被害时发生暗色污斑,大小不等,接着在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果实早期受害,即停止发育,干枯,若后期受害,表面产生一层白粉。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不断发生,危害极大。

图片
3、灰霉病

开花后发生的主要病害,病菌先侵害小果,与土面接触的果面先发病,后沿果 梗蔓延到花序梗,干腐枯死。


侵害已转色的果实时,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表面出现一层灰霉层,使果实软腐。灰霉随风吹散,扩散到其它果实上致病。


4、根腐病

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往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根在中间开始 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5、青枯病

又称细菌性枯萎病,初发病时,茎叶白天萎缩,傍晚恢复,2-3天后凋萎枯死, 用手挤压病茎,有浊白色粘液流出,病菌主要随病残株遗留在土中过冬,能存活数年,条件适宜时,从根部或茎部伤口侵入,草莓连作或菜莓连作常易严重发病,甚至造成大批死亡 绝收。


6、黄萎病

凡感染此病的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地下根系变成褐色。新长出的幼叶表现畸形,即3片小叶中有1-2片明显变得狭小,呈舟形,表面粗糙无光泽,之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甚至枯死。 


7、枯萎病

新生叶变黄绿色,并扭曲成舟形,表面粗糙无光泽。三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叶变小而成畸形叶,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一侧,呈现“半身凋萎”症状。继而下部叶变黄褐色,上部叶自叶缘开始干枯,直至全株死亡。切开被害株根茎、叶柄、果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变。根系减少,根变为黑褐色,甚至腐败,但中心柱不变色。与草莓枯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


二、发病规律

病菌在寄主病残体内或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此病危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

三、防治措施

1、实行草莓与水稻轮作,避免连作重茬。

2、采用抗病性较强的宝交早生、新明星、章姬、红颊等品种。也是最常见的第一步减轻病害的方法。

3、栽种前土壤消毒。第二步减轻病害的方法。主要措施是进行土壤消毒。在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挖除,然后使用松土精一亩地2-3瓶翻耕土壤,并速成畦或垄。雨季过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在畦间灌水,然后用塑料布覆盖1个月左右。依靠太阳照射,使塑料布下达到50℃左右高温,可起到土壤消毒作用。在草莓种植前,用菌线克一亩地1桶进行高温土壤熏蒸处理,再育苗和定植,效果会更好;对发病地在发病初期也可用菌力特进行叶面喷施防治。


4、发病后灌根。第三步减轻病害的方法。清除病残体,烧毁。死棵拔苗后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可以使用死棵一灌灵或者死棵烂茎120进行灌根效果不错。土传性病害一般茎内发生了病变,因此强调一定要灌根,另外死棵要及时拔除销毁,不让病菌到处传播。(青枯病)青枯溃疡灵一瓶4-5桶水或者菌力特一瓶4-6桶水。

5、防治土传病害还是要注意提前预防,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定植前后用死棵烂茎120灌根,定植时穴施草木灰等。

②及时排水、排涝。

③疏松土壤,增加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④及时摘除下部的老叶黄叶,减少养分消耗。

⑤叶面喷施花果旺或者健丽丰1号,增加多种营养,抑制呼吸消耗,控制气孔开张度,减少蒸腾。

⑥因为淹水土壤通气不良,根系无法呼吸会烂根死亡,植株会表现缺钾、钙症状;水分过多土壤中氮、磷、钾、钙、锌等元素会大量流失,植株也会表现缺乏症状,所以要叶面及时补充氮、磷、钾、钙、锌等营养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Copyright © 2014-2015 DuBang International 北京杜邦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