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寿光市

 

疫病“早高晚低”

疫病,分细菌性和真菌性两大类,真菌性中又为分以早疫病为代表的高等真菌和以晚疫病为代表的低等真菌,有“早高晚低”的说法。现就自己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对其作简要概述,整理如下:

一、细菌性疫病:

细菌性疫病(有时候也简称疫病),是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植株发病后产生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从植物叶的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该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主要危害作物有:菜豆、扁豆等豆科作物,胡萝卜,丁香,桑,木薯等,以菜豆细菌性疫病为例,其主要侵染叶、茎蔓、豆荚和种子。幼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变褐色,干枯变薄,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严重时病斑相连,全叶枯干,似火烧一样,病叶一般不脱落。高湿高温时,病叶可凋萎变黑。茎上染病,病斑红褐色,稍凹陷,长条形龟裂。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干枯后组织变薄,半透明,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豆荚上初生油浸状斑马点,扩大后不规则形,红色,有的带紫色,最终变为褐色。病斑中央凹陷,斑面常有淡黄色的菌脓。

二、真菌性疫病

(一)高等真菌疫病: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类为茄科植物,如番茄、辣椒、马铃薯、茄子的早疫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孢属。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在有些作物上又称轮纹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二)低等真菌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大多作物上称疫病,茄科作物上称晚疫病,也有例外。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不同作物最初浸染部位略有不同,如辣椒疫病,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辣椒死棵的50%以上都由其引起,在青州昌乐等地以银发利等防治辣椒死棵大抵就源于此),而晚疫病则从老叶的叶尖叶缘开始浸染,病部呈典型的V字型。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如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爱尔兰大饥荒就是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注: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除为害茄科作物外,还为害百合科中的葱、蒜、韭,葫芦科中的西瓜、黄瓜、苦瓜、冬瓜,其他如芋头、香蕉也会遭到浸染(有观点认为,香蕉黑疫病真细菌复合浸染为害)在此不再赘述。

三、防治方法:

疫病、早晚疫病、绵疫病、黑疫病:可以使用霜疫绝飞、霜疫速杀、疫病原粉等叶面喷雾。



Copyright © 2014-2015 DuBang International 北京杜邦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3456号